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就知道,虽然是同一个老师教的内容,但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会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差的。这和职场是一致的,我们也必须承认每个人的工作能力有高低大小之分。很近听到一个有关于为什么同一个老师教的学生会有成绩好坏之分。解释是老师是一直以4G的速度在在课堂上讲课,成绩优秀的同学是以4G的速度在接收,有些同学是以WIFI的速度在接收,成绩中等的同学是可能是以3G、2G的速度在接收,而成绩靠后的同学可能属于忘记打开数据流量,成绩不稳定的同学可能属于是那种经常掉线的,而成绩很差的那些同学则可能一直就没有开机。
回归职场,年底的时候,很多企业、部门等都很忙,感觉在办公室里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的景象,大家似乎都没有半点的空闲时间。但深入繁忙的背后,就会发现,忙只是一个表象,做事不光要有过程,更重要的是结果。这就取决于工作得的效率问题。
H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所有职场人士一样,年底的时候都是大家很繁忙的时候,而她所在的部门除了不仅承担着本职业务工作外还承担着很多协调性的工作。大家知道,在互联网社会的当下,个人单打独斗是很难再成就一番作为,更多地需要团队协作。而对身处在稳定的岗位的很多职场人士来说,团队协作既是简单的,又是复杂的,这取决于相关各方的责任心、配合默契感。在H需要整个大部门的相关工作支持时,在具体开展工作之前,就与相关各部门沟通协调需要提供哪些帮助。在一个月后,H所在部门真正开始相关工作时,除少数部门主动提供相关协作外,大部分部门并无相关动作。实在没办法,H只得挨个部门再次要求提供相应帮助,当然各部门也都提供了相应的帮助。但同一件事情再次通知,也就意味着一个月之前做的各项工作是无用功,效率就这样降低下来。本来的流程应该是,通知-协助-完成;而实际的流程是,通知-等待-再通知-协助-完成。理论上,多部门联合的事,牵头部门主导,配合部门参与;而实际上,多部门联合的事=牵头部门的事。
在很多单位,都有所谓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单位里承担具体事务很多的人,也是在执行层面很繁忙的一批人。工作任务在分工之初,是在各成员之间比较平均分配的,但总有一批人能够圆满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总有一批人能够把事情搞砸。在团队领导层面,*就更加愿意把一些核心、重要的工作交给执行力强、圆满完成工作的人来干,他们就是所谓的中坚力量。慢慢地就会出现一种现象,中坚力量受领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而那批搞砸工作的人越来越清闲,无事可做,整天做一些和工作不相关的事情。在企业,就会造成主动裁员,造成员工流动,保持整个企业的活力。而在某些所谓稳定的行业,因为人员无法流动,就会造成中坚力量越来越繁忙,而部分人则越来越闲。
人才的金字塔也就在职场中慢慢形成,也许你会发现大学毕业后能力相当的同学之间,在入职五年后就会发生惊人的变化,一部分成为中坚力量,在随后的沉淀中慢慢步入人才精英阶层这个层面,而另一部分可能会慢慢步入社会下层。在经历社会的剧烈变革时,精英阶层始终能够获得更多社会资源,取得更多成功,而某些不思进取的职场人士慢慢成为被救济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