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理散文诗 > 正文

楠竹山的合作社与糖油粑粑

来源: 常识文学城 时间:2021-06-25

楠竹山的合作社与糖油粑粑

◎到合作社去

“到合作社去”,是楠竹山厂里人常说的一句常用语。意为“我到商店去”,或“我到超市去”。但为什么会把商店或超市称为合作社,这里面就有一段历史典故了。

从一九五二年起,二八二厂正式在楠竹山扎根建厂后,随着职工、家属的日益增多,人人需要的日用生活用品的供应,便成了迫在眉睫急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当时交通极不发达,连长途汽车班车都暂时未通的情况下,要想各地来的工人、家属,能在这个封闭的山区安心生产,献身军工,似乎有一定难度。

而新桥老街、罗金塘虽有一些零星商铺,平时救救急还可以,但真要成为大家长期购物的*,大家的心里又难免不甘。那些私人店子,其价格、质量、及服务态度,哪一项都叫人难以放心。而从旧社会过来的人,过去吃亏吃怕了,心里难免还有余悸。

了解到大家的顾虑后,为尽快安定人心,厂领导决定优先、妥善地解决好这一问题。

经过认真协商讨论,很后一致决定,工厂办商店可以出物力,也可以出人力,但资金必须由职工自己筹措解决。因为*目前正处于一穷二白的困难时期,生产、建设资金尚且十分紧张,再要工厂出钱办商店,就会破了财务规矩,名不正,言不顺,到时候这个责任谁也承担不起。特别是公和私搅在一起,今后难免会出问题。

道理和众人讲清后,职工代表一致同意以个人入股的方式来办店,其店名就叫职工合作社,这便是楠竹山当年很早,货物品种很多很全的一家正规商店。

合作社很早的位置,是在楠竹山村老粮店的旧址上。这里离厂单身宿舍(楠竹山村內),厂部(八字朝门、乐园)、学校(现消防队院内)的距离基本相等。虽然要上一个陡坡,但它的位置较高,前面视野开阔,旁边又有饮食摊点,故给顾客确实能带来不少方便。

合作社成立后,由工厂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售货员则从新进厂年轻人中挑选。跟这些人事先交底,个人隶属关系不变,只是工作岗位不同,希望大家能安心从事合作社的一应服务工作。

后一九五五年,全国搞公私合营,因合作社不属私人性质,故未列进统筹改造之列。

自工厂厂区、家属区向现在的中心区转移后,职工合作社也搬至现在的步步高超市处,成为楠竹山居民常去光顾的重要购物场所。直至六十年代初,楠竹山被划归湘潭市管理,并在此建立楠竹山镇后,合作社才隶属市商业局,开始了它新的征程。

九十年代后,江南百货商店又在原址上,投入巨资将其改造成七层楼的江南百货大楼,以适应本地居民越来越高的购物需求。在它即将落成开业之际,《江南报》曾以“天上掉下个林妺妹”为题,全面对其介绍和赞扬。

职工合作社在存在的那段时间里,其购物制度和股份分配制度均十分公平透明,一些紧俏商品,统一采取按单位统一分配发票购买,避免了不必要的拥挤和抢购。

交给市商业局管理前,对股份清退,股份分红,员工归属及其资产还原等诸多问题,均作了细致周到的处理,未留下让职工不满意的遗留问题。

时代虽然在不断进步,但“到合作社去”这一颇具历史特色的常用语,每一被提及,仍能勾起楠竹山的每一个当年亲历过的居民,那无尽的遐思和美好记忆。

◎楠竹山一绝--糖油粑粑

楠竹山人早点除喜欢吃面窝外,还有一种油炸的,带甜味的小吃倍受食客们欢迎,这就是糖油粑粑。

据部分老人回忆,很先把糖油粑粑带到楠竹山的人姓韩,大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独自挑着担闯进这个偏僻小镇的。

每天清早,这位韩师傅便会挑着一对箱柜,悠哉悠哉地从清风村方向走来。他个子较为矮小,年龄大约在五十岁上下。那付担子少说也有六十多斤,因而在行走中,略为有些吃力。

在小学西边的马路边,他将担子卸下后,便会很麻利地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如支好炉灶,架好油锅,倒上清亮的茶油,然后将块状的红糖弄断后一块块丢进油锅里。

在等糖块熔化的过程中,他会把头天准备好的湿糯米粉,捏成一个个比核桃稍大的粉团。待红糖块在油锅里全部化开后,一个个粉团就开始丢进锅里。这时,他会手拿薄薄的平底铲,不停地来回在锅里翻动。

先是将糯米团一个个按成扁平的圆饼,然后再逐个逐个将其翻转,直至一个个炸成金黄。待糖油粑粑全部浮上油锅表面,这一锅糖油粑粑便可以出锅了。

早己在摊边等得焦急的食客,待拿到自己的那一份时,那份欣喜、满足的笑容,真是难以言表。

滚烫的糖油粑粑,表面象结了一层壳,咬在口里又脆又香又甜,里面的糯米粉又软又滑,但又一点都不沾牙。如果再能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酸辣米粉,那种且甜且咸且酸辣的味道,才很能让人爽透心扉。

因这付挑担炸的糖油粑粑每天数量有限,且销售一直较好,又很能为女性和孩子们解馋,故那些想吃这一口食品的必须赶早,晚了则有可能空手而归。

后来,这位姓韩的老板因故没有再来。本以为这种食品会从楠竹山消失,谁知,原江南饭店的一位王师傅,竟把糖油粑粑和面窝两种小吃的绝招都瞟学到手,在店前的墙边支起了两口大油锅,每天清早就卖起了这两种特色小吃。因他基本保持了这两种小吃的原汁原味,故从各个村子赶来的食客,每天都络绎不绝。

至目前为止,新的传承人又接过了老师傅们的衣缽,在中心区的金三角地带,又连续经营了数年,其每天的销量,一直高居于全镇各种小吃之首,成为楠竹山镇名符其实的特色风味小吃,并不断吸引着来自省内省外的四方宾客。

(原创)

北京那家医院专治疗颠痫
癫痫病症状
北京哪的癫痫医院很好

热门栏目